最嚴掛網規則出臺,最大差價加速低價聯動?
各省市地區的藥品價格聯動工作正在持續深化!
5月18日,根據《深圳藥品交易平臺掛網藥品動態管理實施細則》相關規定,深圳藥品交易平臺已完成部分無正當理由,拒不配合價格聯動藥品(包括未按時、未如實填報全國最低價藥品)暫停掛網的公示和申(投)訴處理。
圖片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在被業內稱為最嚴掛網規則之下,河北省對中成藥和生物制劑規范掛網價格遴選結果進行公示。
按照此前公布的《中成藥和生物制劑規范掛網實施方案》,河北省對中成藥和生物制劑掛網價格調整,其中獨家品種、中藥保護品種或者是經專家評定可視同獨家品種的,按照全國最低價掛網即可。其他同組藥品,只要廠家數量超過2家的,在大家熟知的聯動全國最低價外,都面臨著嚴格控制價差的要求,具體而言是所有申請掛網廠家按照差比價規則計算后,最大差價不超過3倍。
在業內看來,在產品保障質量的前提下,降低價格、加速流通、規范使用,尤其是藥品采購全面價格聯動,一系列措施都將對品種的市場競爭帶來巨大影響。在低價聯動的機制下,某一地“最低價格”將逐步輻射到全國范圍,牽一發而動全身,而當“非獨家品種”掛網價格差約定在不超過3倍,高價品種直接出局的風險正在大大增加。
01、差價最高不能超過3倍 多省發布掛網采購新規
根據河北對中成藥和生物制劑規范掛網價格遴選結果公示。注射用中成藥掛網數量非常少,據公示,符合掛網條件的中成藥共2766種4632條,大批為口服和外用劑型,注射用藥品僅剩56種76條,符合掛網條件的生物制劑有140種488條。
本次產品掛網,對中成藥的劑型、報價、差比原則進行了非常細致的明確。
其中,對于同組藥品,只要廠家數量超過2家的,在大家熟知的聯動全國最低價外,都面臨著嚴格控制價差的要求,那就是,所有申請掛網廠家按照差比價規則計算后,最大差價不超過3倍。
同組產品指的是藥品正式品名中劑型前的名稱相同且處方相同的藥物制劑,按照給藥途徑不同分為口服、注射、外用三個組別,分別進行報價。這條規則下,如差比計算后,某款中成藥同組藥品最低日用金額為1元/日,那么同組藥品最高日用金額為3元/日。
為了鼓勵藥品低價申報掛網,河北省使出另外一個殺手锏:申報價格高于同組藥品最低價3倍以上的,可于本次價格遴選結束后重新申請掛網,但申報價格一般不高于同組同劑型已掛網藥品的最低價。即是如果在申報掛網時高于3倍,可以再重新申報掛網,但再次申報掛網就必須最低價了。一次出手不成功再想掛網就必須是最低價掛網。
除了河北,吉林、安徽等省都相繼發布掛網采購新規。
為規范全省藥品掛網采購行為,解決安徽省現行掛網藥品價格體系混亂、部分藥品價格虛高、掛網退出機制缺失、藥品管理規則分散等問題,在2021年9月發布的《征求意見稿》基礎上,形成《關于進一步規范藥品掛網采購工作的通知》。
內容明確提出,安徽省藥采平臺掛網藥品,凡在全國其他省級平臺出現新的最低有效掛網價且低于我省掛網價格的,企業要在30天內向省藥采平臺提出價格聯動申請,將我省的價格下調至全國最低有效掛網價,一藥一價,動態更新。
吉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通知,組織開展吉林省醫療機構基礎輸液直接限價掛網采購工作,目前限價結果已出爐,4月28日起執行。執行期內如掛網基礎輸液有全國其他省級中標(掛網)價格低于吉林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掛網價格的,相關企業應主動申請價格聯動。
此外,還有許多省份也開啟了低價聯動的工作。當產品定價在某一省份出現“比最低價更低”的情況時,由企業主動向明確執行“全網最低價”的省份提出申請,低價聯動按照企業主動申報、各省有關部門審批更改的方式實現。業內預計,隨著各省市地區的低價聯動工作將不斷強化,企業主動降價將逐漸常態化。
02、加強掛網藥品價格管理 重點品種溯源“首漲省份”
今年3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做好2023年醫藥集中采購和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加強藥品價格綜合治理方面,通知除要求探索完善新批準藥品首發價格形成機制、豐富用好醫藥價格治理制度工具外,還要求加強掛網藥品的價格管理。
具體來看,通知要求做好新版目錄談判藥品和競價藥品的掛網工作,并加強日常監測和動態管理規范藥品掛網撤網工作,撤網信息在集采平臺系統內部發布,撤網藥品的原價格信息保留3年并供國家和各省查詢。
強調各省份要堅持守土有責,嚴防變更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或改換規格包裝等“改頭換面”漲價行為。國家醫保局將對重點品種溯源“首漲省份”,并指導有關省份完善制度,推進全國掛網價格信息共享,推動掛網藥品價格省間查詢,各省要對價格異常上漲、價格總體偏高或明顯高于全國低價的情形,及時開展函詢約談提醒,糾治不當價格。
業內認為,規范掛網價格形成機制是醫保局近年來的重點課題,第八批的中選品種掛網管理已經邁出規范化管理的第一步,
第八批集采共有251家企業的366個產品參與投標。174家企業的252個產品獲得擬中選資格,其中包括5家國際藥企的5個產品,169家國內藥企的247個產品,投標企業中選比例約70%。
相比于此前集采,第八批集采進一步明確了掛網規定,主要對中選企業在“非主非備”省份的掛網價、以及第二備選掛網價進行了限價——不高于其中選價格的1.5倍或同品種最高中選價掛網供應。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5月,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正式上線。藥品和醫用耗材招采管理是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的14個子系統之一。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已在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域上線,截至目前,全國醫保信息平臺已接入約80萬家定點醫藥機構。
隨著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建成,全國范圍內醫保平臺、數據標準、經辦服務、就醫憑證全面統一,解決了各地醫保工作中標準不統一、數據不互認等問題。另外,各項業務編碼的統一,使得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在支付方式改革、醫保智能監管、藥品集中采購、醫藥價格監測等領域進一步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