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1類新藥TOP10企業,“一哥”斷層領跑!
在系列激勵政策加持下,國內創新藥研發一片火熱。米內網數據顯示,近20年來(2003年至今),國內有百余款國產1類新藥獲批上市。獲批品種數TOP10企業中,恒瑞以12個品種斷層式領跑,豪森、中生、復星、人福等上榜;10個品種年銷超20億,百濟神州、先聲等銷售大漲。
激勵政策頻出!創新藥井噴式增長
我國對新藥的定義經歷多次變更,從1979年的“我國創制和仿制的中西藥”到1985年的“我國未生產過的藥品”,再到2002年的“未曾在中國境內上市銷售的藥品”,直到2015年才被定義為“未在中國境內外上市銷售的藥品”。
2015年之后,我國創新藥行業迎來政策加持的新時代。在研發端,鼓勵研發和創制新藥,發布多個臨床研發指導原則,明確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研發方向;在審評審批端,先后出臺了優先審評審批、突破性治療藥物、附條件批準上市、臨床試驗默示許可等政策,加快新藥上市速度;在市場準入端,加速創新藥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及時將談判藥品納入“雙通道”等,化解創新藥入院難的問題......
近年來鼓勵創新藥研發的部分政策

來源:米內網綜合整理
在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國新藥審評審批不斷提速,創新藥產品加速落地,國產1類新藥(以新藥1類或1.1類申報,不含疫苗、檢測試劑等)呈井噴式增長。米內網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國內均有9個品種獲批,到了2020年獲批數增加至14個,2021年大幅增加至35個。
TOP10企業出爐!恒瑞斷層式領跑,豪森、中生、人福上榜
近20年來(2003年至今),有百余款國產1類新藥(含1/1.1類)在國內獲批上市,集中在全身用抗感染藥物、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兩大治療領域。
從企業獲批情況看,20余家藥企(以集團計,下同)獲批(含獲推廣/商業權)1類新藥數達2個及以上。恒瑞醫藥以12個品種斷層式領跑,豪森藥業、先聲藥業以5個品種緊接在后,復星醫藥、中國生物制藥均拿下4個品種。
此外,人福醫藥、百濟神州、和黃醫藥、再鼎醫藥、海正藥業等均有3個品種獲批;信達生物、貝達藥業、微芯生物、歌禮藥業、康方生物、榮昌生物、浙江醫藥、健康元等均有2個品種獲批。
近20年來獲批國產1類新藥數達3個及以上的企業


來源:米內網中國申報進度(MED)數據庫
研發管線最豐富,有“創新藥一哥”之稱的恒瑞醫藥目前已有13款創新藥獲批上市,且均已納入全國醫保。2022年其創新藥收入達81.16億元(含稅86.13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約38%。目前公司還有多款1類新藥報產在審,包括夫那奇珠單抗(IL-17單抗)、SHR8554(偏向型MOR激動劑)、瑞格列汀(DPP-4抑制劑)、瑞格列汀二甲雙胍、SHR8058等。
2022年研發投入超百億元的“研發一哥”百濟神州目前已拿下3款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此外還有13款引進的新藥獲批進口。2022年其創新藥收入達12.55億美元(約86億元),同比增長97.9%,占總營收比重約87%。在研1類新藥中,歐司珀利單抗(TIGIT抑制劑)、司曲替尼(RTKy等激酶抑制劑)等已步入III期臨床。
豪森藥業目前有6款創新藥在國內獲批,2022年其創新藥收入達50.06億元,同比增長19.1%,占總營收比重約53%。目前公司還有1類新藥培莫沙肽(長效EPO類似物)的上市申請正在審評審批中。
先聲藥業目前有7款創新藥獲批上市/獲得商業化權益,2022年其創新藥收入達41.28億元,同比增長32.3%,占總營收比重約65%。在研1類新藥中,依達拉奉右莰醇舌下片遞交pre-NDA,賽伐珠單抗(抗VEGF單抗)正在開展III期臨床。
10個品種年銷超20億!百濟神州、先聲沖上來了
目前獲批上市并實現商業化的國產1類新藥(含1/1.1/1.3類等)中,有21個2022年在中國三大終端六大市場(統計范圍詳見本文末)的銷售額超過10億元,合計銷售規模超過460億元。
其中,三生制藥的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突破40億元,拿下“銷冠”;正大天晴藥業的鹽酸安羅替尼膠囊、恒瑞醫藥的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均超過30億元。
2022年國產1類新藥銷售額TOP10

來源:米內網綜合數據庫
從增長率看,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成都諾迪康的注射用重組人腦利鈉肽、正大天晴藥業的異甘草酸鎂注射液、先聲東元的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豪森藥業的甲磺酸阿美替尼片5個品種大漲超30%。
其中,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大漲超70%,排位較上年大幅上升;先聲東元的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豪森藥業的甲磺酸阿美替尼片首次躋身TOP10,增長率分別約為67%、47%。
用于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液于2020年7月首次獲批,同年通過談判納入全國醫保目錄,主要銷售場所在院內。米內網數據顯示,該產品2021年在中國城市公立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城市社區中心以及鄉鎮衛生院(簡稱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額突破10億元,2022年超過25億元,市場潛力在逐步釋放。
近年來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依達拉奉右莰醇銷售情況(單位:萬元)

來源:米內網中國公立醫療機構藥品終端競爭格局
10個品種中有5個為抗腫瘤藥,其中有3款為PD-1單抗。恒瑞醫藥蟬聯國產PD-1抗體銷冠,但與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的差距日益縮短,2023年排位有望更替。
近年來中國三大終端六大市場阿美替尼、替雷利珠單抗銷售情況(單位:萬元)

來源:米內網格局競爭格局
首個國產三代EGFR-TKI——甲磺酸阿美替尼片于2020年3月獲批上市,同年通過談判納入全國醫保目錄,2021年在中國三大終端六大市場的銷售額就突破10億元,2022年超過24億元,市場放量明顯。
資料來源:米內網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