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的六大特殊性,你都了解嗎?
近日,在中國農村衛生協會主辦的“健康北京”--慢病管理專家論壇上,北京協和醫院肖新華教授指出,老年群體的健康狀態個體差異很大,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及復雜的基礎疾病。
肖新華教授介紹,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具有以下臨床特殊性:
第一,發生低血糖的風險高,但感知低血糖的能力差;
第二,認知功能差,自我管理能力差;
第三,營養不良風險高,更易伴有衰弱(如肌少癥等);
第四,并發癥(心血管和腎臟疾病等)和伴發癥多(高血壓、高血脂等);
第五,普遍存在多重用藥,影響降糖療效,增加低血糖風險;
第六,老年患者餐后血糖升高多見。
針對糖尿病患者的營養治療,肖新華教授給出五點建議:(1)老年糖尿病患者身體中肌肉含量較低,應適度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2)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低血糖,而碳水化合物可以快速分解供能,也可降低藥物治療中的低血糖發生風險;(3)多攝入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增加飽腹感,減少血糖波動;(4)應避免過度限制能量攝入,強調合理膳食、均衡營養;(5)老年患者容易發生營養不良,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要盡早且定期去醫院評估自身的營養狀態,盡早發現并干預。
此外,肖新華教授指出,運動也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規律的運動不僅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還可以改善體質及生活質量,有助于控制血糖,減少心血管的危險因素。他給出以下建議:(1)老年糖尿病患者開始運動治療前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運動風險評價和運動能力評估;(2)在醫生指導下,合理安排服藥時間和運動時間的間隔,避免運動相關低血糖、低血壓等事件發生;(3)加強運動前、運動中和運動后的血糖監測,警惕運動過程中低血糖發生,及時停止運動和處理;(4)選擇可長期堅持的合適的運動方式(如有氧運動、抗阻訓練等)。同時,運動過程中要小心跌倒。
對于通過生活方式干預,血糖仍不達標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肖新華教授強調,這類人群應該盡早起始藥物治療。
在用藥選擇方面,老年糖尿病患者應基于自身特點,在醫生指導下優選低血糖風險小、服藥簡便、依從性高的藥物,同時也要關注自己肝腎及心臟功能的并發癥和伴隨疾病。
在治療老年糖尿病方面,中醫藥具有從疾病整體觀念出發、單藥多靶點等優勢。
肖新華教授介紹,研究顯示,對于二甲雙胍穩定劑量治療3個月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二甲雙胍的基礎上,加用津力達顆粒可進一步降低糖化血紅蛋白(HbA1C)0.92%、空腹血糖(FPG)1.34mmol/L、餐后兩小時血糖(2hPG)3.0mmol/L,提高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0.36)及胰島素敏感性,改善口干、口渴、乏力等癥狀,降低腰圍。為進一步探索津力達顆粒治療的優勢人群,研究者還對該研究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結果顯示,對于超過60歲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津力達顆粒降低糖化血紅蛋白及空腹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更為顯著。
老年糖尿病患者群體龐大,且具有共病多、基礎情況差、低血糖風險大等特征。隨著我國老齡化不斷加深,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需求也越來越大。中醫藥在治療糖尿病方面,具有單藥多靶點的優勢,為老年糖尿病防治提供了簡便、有效的“武器”。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協同作用,能更好地改善癥狀和防治慢性并發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患者帶來更多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