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開展抗菌制劑專項整治!重點排查這類產品
專項整治在即,診所、村衛生室注意!趕緊排查這類消字號產品。
近年來,醫療市場上充斥著各類抗(抑)菌制劑,而且銷售十分緊俏。某些廠家銷售人員將標有“衛消證字”或“衛消字”的產品假借抗(抑)菌制劑的幌子,推銷給診所、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機構,謊稱能治愈某種疾病。
“擦邊球”操作不僅誤導了相關機構負責人,還涉嫌違法宣傳治療及預防疾病,欺騙誤導消費者。
據小社了解,全國已有多地正在開展抗(抑)菌制劑專項整治行動。購進相關產品的負責人注意,一定要分清真假抗(抑)菌制劑。同時,必須按照要求對其進行合理化管理。
警惕!專項整治方案明確,這3種行為是打擊重點
據了解,各地重點檢查內容集中在以下3個方面:
1. 醫療機構是否違規購進使用“安提可四價流感病毒抗體噴劑”及類似產品;2. 是否向患者或公眾推薦該產品;3. 是否在臨床中將抗(抑)菌制劑產品作為藥品使用。
如果你身邊有銷售人員在推薦產品時,強調此類產品標注有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號,切勿輕信,一定要先看說明書。
在說明書中發現以下內容,該證號為無效證號,此類產品不屬于消毒產品:
★ 標注高效、無毒、消毒、滅菌、除菌、抗炎、消炎、治療疾病、減輕或緩解疾病癥狀、預防性病、殺精子、避孕,及抗生素、激素等禁用成分的內容;
★ 標注無檢驗依據的使用劑量及對象、無檢驗依據的抑/殺微生物類別、無檢驗依據的有效期以及無檢驗依據的抗(抑)菌作用;
★ 標注用于人體足部、眼睛、指甲、腋部、頭皮、頭發、鼻粘膜、肛腸等特定部位;
★ 標注適用于破損皮膚和粘膜、傷口等內容。
購進抗(抑)菌制劑,這6點你必須知道!
即便您購進的是正規抗(抑)菌制劑,小社也得提醒您,一定要提前弄清楚以下6點:
抗(抑)菌制劑定義
抗(抑)菌制劑是直接接觸人體皮膚粘膜、具有一定抗菌或抑菌作用的制劑(栓劑、皂劑除外),能起到保持人體清潔衛生,降低外界致病微生物對人體侵害的一種衛生用品。
根據國家規定,專用于人體足部、眼睛、指甲、腋部、頭皮、頭發、鼻粘膜、肛腸8個特定部位的產品,即使具有抗菌或抑菌功能也不屬于抗(抑)菌制劑。另外,不用于人體皮膚粘膜的產品也不是抗(抑)菌制劑,諸如抗菌洗衣液、家居抑菌清潔劑等。
購進該類產品前,需要索取的證件
應當索取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報告,其中衛生安全評價報告只包括標簽(銘牌)、說明書、檢驗報告結論、國產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進口產品生產國(地區)允許生產銷售的證明文件及報關單。
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報告有效期
第一類消毒產品指的是用于醫療器械的高水平消毒劑和消毒器械、滅菌劑和滅菌器械,皮膚/黏膜消毒劑,生物指示物、滅菌效果化學指數物。
第二類消毒產品指的是除第一類產品外的消毒劑、消毒器械、化學指示物,以及帶有滅菌標識的滅菌物品包裝物、抗(抑)菌制劑。
第一類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報告有效期為四年,第二類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報告長期有效。
關于該類產品的管理
索證及審證注意事項
應注意觀察消毒產品的衛生安全評價報告內容是否齊全,是否在有效期內,消毒產品的標簽說明書是否符合規范要求,衛生安全評價報告內容和標簽說明書是否與實際購進使用的消毒產品一致等。
該類產品標簽說明書常見問題
醫療衛生機構一定要對購進使用的消毒產品的標簽說明書進行仔細核對,看是否符合《消毒產品標簽說明書管理規范》的要求,應當標注的內容是否標注齊全,標簽說明書上是否有禁止標注的內容。
特別是某些標有“消字號”的抗(抑)菌的標簽說明書中,是否出現“抗炎、消炎、治療疾病、減輕或緩解疾病癥狀、預防疾病”等禁止標注的內容。
事實上,抗(抑)菌制劑是一種消毒產品,屬于消毒產品的衛生用品大類。專業人士指出,這類產品根本無法替代藥物,對疾病沒有任何預防和治療作用!
近段時間多地都在進行消毒產品專項整治,小社提醒大家趕緊自查:一、清理假抗(抑)菌制劑;二、規范消毒產品的進貨驗收和使用制度,勿將抗(抑)菌制劑作為藥品治療患者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