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個重點產品中標價與醫療機構采購量曝光
隨著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的緊鑼密鼓披露,越來越多的百億營收大戶浮出水面。截至4月15日,營收超過100億元的醫藥企業共有14家,其中恒瑞醫藥、復星醫藥、上海醫藥等6家披露了重點產品的中標價與醫療機構的合計實際采購量數據。
上海醫藥
在藥品集中招標采購中的中標情況

上海醫藥2018年部分藥品中標價格的最高價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對總體銷售無明顯影響。
資料顯示,上海醫藥的工業銷售網絡覆蓋全國31個省區及直轄市,客戶包括各類醫療機構、醫藥商業公司和藥店等。公司主要采取“自營+招商代理”的銷售模式,通過各經銷商或代理商的銷售渠道實現對全國醫院終端和零售終端的覆蓋。此外,處方藥產品定價原則以各省市的中標價來確定;OTC產品和保健品以市場競爭形成的價格體系來確定價格。
白云山
在藥品集中招標采購中的中標情況

白云山主營業務由大南藥、大商業、大健康和大醫療四大板塊組成。其中大南藥板塊主要從事中西成藥、化學原料藥、生物醫藥和天然藥物等研發與制造。其銷售模式是采用自營和代理模式,主要通過各級經銷商、代理商對全國大部分醫院、社區醫療和零售終端進行銷售覆蓋。其中,醫院招標產品,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在全國范圍內對醫院招標產品進行投標,中標后對有關藥品進行配送;非醫院招標產品,主要通過代理和分銷模式進行推廣。
中國醫藥
在藥品集中招標采購中的中標情況

中國醫藥表示,2018年省級招標中標價格較2017年未變動。由于各地中標后正式執行的時間與實際采購之間存在時間差,上表中列示的醫療機構合計實際采購量為公司實際對外銷售量。各地采購模式呈多元化趨勢發展,公司積極研究并落實各地區政策,保障重點產品在重要省份的中標率。
復星醫藥
在藥品集中招標采購中的中標情況

復星醫藥表示,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在2018年迎來轉折。帶量采購的落地在壓縮藥品流通中間環節、降低藥品價格、節約醫保費用的同時,為創新藥入市和患者受益預留政策空間。復星醫藥從帶量采購相關政策制定初期就投入力量重點關注,同時,結合政策趨勢,根據單一品種特點和競爭格局,“一品一策”地梳理重點產品并制定應對方案。重點圍繞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和醫藥創新,加大推進力度,提升公司產品核心競爭力。
復星醫藥持續加強國內外營銷體系的建設,已經形成了近5300人的國內外營銷隊伍,其中包括1000余人的海外營銷隊伍。在國內營銷方面,主要采取自營和代理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在國際營銷方面,未來將在美國及歐洲搭建營銷平臺,以協同現有國際營銷渠道、完善藥品國際營銷平臺、提高在國際市場的藥品銷售規模。
恒瑞醫藥
在藥品集中招標采購中的中標情況

恒瑞醫藥在國內的銷售業務主要由控股子公司江蘇科信醫藥銷售有限公司(簡稱:江蘇科信)和全資子公司江蘇新晨醫藥有限公司(簡稱:江蘇新晨)負責。控股子公司江蘇科信主要從事公司自產(含上海恒瑞)抗腫瘤藥品、特色輸液、造影劑、心血管類藥品的批發銷售,并部分代理銷售蘇州恒瑞迦俐生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控股股東江蘇恒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的載藥微球產品(醫療介入器材);江蘇新晨主要從事公司自產手術麻醉藥品的批發銷售。
省級藥品招標以降價為主導思路,二次議價、最低價聯動的政策頻出,“4+7”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方案開始執行。恒瑞醫藥表示,將加快轉型升級,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加速創新藥品上市。同時,堅守“質量第一”的經營方針,增加硬件和軟件投入,力爭主力品種均通過歐美主流國家認證,使仿制藥真正達到進口同類產品的品質,具備與國際產品競爭的能力。
哈藥股份
在藥品集中招標采購中的中標情況

哈藥股份表示,以上藥品的中標,解決了公司產品在招標地區醫療機構的市場準入問題,有利于提升公司產品銷量和市場占有率。其主要產品的終端市場定價原則是:處方藥產品執行政府招標定價;OTC產品和保健品執行市場競爭形成的價格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