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可防可治
過敏性鼻炎在人群中越來越常見,在臨床上難以治愈又十分容易復發,患上過敏性鼻炎的人都比較痛苦,大大降低生活質量。那么,過敏性鼻炎有哪些危害?要怎樣防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什么?
過敏性鼻炎危害大
過敏性鼻炎即變應性鼻炎,屬于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是指特應性個體接觸變應原后,主要由IgE介導的介質(主要是組胺)釋放,并有多種免疫活性細胞和細胞因子等參與的,一種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簡單地說,就是人體對某些東西,比如螨蟲、粉塵等物質過敏,產生的鼻腔的反應。一般情況下,鼻粘膜中的過敏源累積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過敏。然后,免疫系統釋放大量的炎癥物質,導致鼻炎的發生,病人出現陣發性噴嚏連續性發作,大量水樣清體,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癥狀。
中醫認為肺開竅于鼻,過敏性鼻炎的發病與肺氣不足關系密切。肺屬金,其氣為燥,其津為涕,我國北方春秋氣候干燥多風,春季多溫,秋季偏寒,春秋季節溫燥、涼燥之邪盛行。風為百病之長,燥邪隨風而起,若人體肺氣不足,陰液不能上榮于竅,又有風燥之邪外襲皮毛,故表現為鼻竅不通,鼻流清涕,鼻癢鼽涕。肺屬金,其母為脾,其子為腎。若過敏性鼻炎伴有頭重如裹,納差寐艱,多為脾虛濕盛,肺氣不足;若過敏性鼻炎伴有喘息倦怠,身冷畏寒,多為腎不納氣,肺腎兩虛。由此可見,過敏性鼻炎發病主要在肺,與脾腎關系密切。
過敏性鼻炎可能引發多種并發癥,比如頭痛、慢性咳嗽等,當鼻腔的生理功能受到影響時,人體的諸多功能也會隨之受到影響。如果不及時治療過敏性鼻炎,會造成鼻竇炎、中耳炎、鼻息肉、支氣管哮喘等,讓患者苦不堪言。
中醫治療過敏性鼻炎講究辨證論治
中醫重在固本培元,治療過敏性鼻炎講究辨證論治、扶正祛邪,主要通過益肺、健脾、補腎的藥物扶助人體陽氣,同時應用祛風潤燥藥物驅邪外出。中醫治病講究因病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不同體質的人,寒熱虛實不同,辨證論治最為重要。
中醫治療過敏性鼻炎大致分為三個類型。一是肺氣虛,代表的治療方劑是玉屏風散;二是脾氣虛,這個類型代表的治療方劑是四君子湯;三是腎氣虛,這個類型代表的治療藥物是金匱腎氣丸。同時,根據過敏性鼻炎具體癥狀靈活運用蒼耳子散、桑杏湯、黃芩、牛蒡子、薄荷、蒼耳子、魚腥草、桑白皮等加減以達到清肺通竅的效果。
日常保健可以緩解癥狀
中醫治病講究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傳,病愈防復,過敏性鼻炎的防治也要重視治未病。春秋過敏季過后,花粉、蒿草等過敏源濃度降低,天氣也逐漸溫潤,鼻塞、鼻癢、流涕等癥狀消失,但人體受風燥外邪侵襲所導致的陽郁津虧仍留存體內,加之肺氣不足、脾腎陽虛等體質因素,過敏性鼻炎往往具有逐年加重、纏綿難愈的特點。為防止過敏性鼻炎的反復發作,中醫強調平日的將息調理,即重視調養五臟,顧護津液,食飲有節,起居有常,努力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狀態。在這里推薦6個日常生活中防治過敏性鼻炎的好習慣。
戴口罩。空氣中的揚塵、花粉、塵螨、真菌等常見過敏原引發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過敏反應,患者出行可以戴個防護鏡,戴好口罩,風沙天氣、柳絮紛飛時最好別出門,減少冷空氣對鼻粘膜的刺激。與此同時,在易感染季節要做好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勤用清水洗手、洗鼻腔、洗眼睛,這些措施可有效降低不適感。
做按摩。一是按摩穴位。分別按摩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緣中點旁)、鼻通穴(位于鼻孔兩側,鼻竇軟骨與鼻甲交界處)、印堂穴(位于兩眉頭連線中點),每日早晚1~2次,每個穴位按揉約2分鐘。二是推擦鼻梁。用食指、中指按住鼻梁兩側,上下推擦30次左右。推擦鼻翼可疏通鼻部經絡,促進鼻部血液循環,達到通暢鼻竅的目的。此外,還可以通過穴位敷貼、艾灸等方法改善鼻塞癥狀。
勤泡腳。腳是人體之根,沐足泡腳,是從腳部開始推動全身陽氣流動的重要方法,能夠促進全身陽氣的流動,通過按揉腳下按揉腳下的肺、氣管、支氣管、呼吸道、腎上腺和脾反射區,帶動陽氣向上運行去往鼻部來推動鼻腔內氣血的流動。
邁開腿。體質決定了過敏發生的內在條件。平日里應多參加適合自己的體育活動,加強鍛煉提高人體各種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身體素質減少過敏的發生。運動過程中以“微似汗出”為宜,汗法是中醫治病的基本方法之一,“微似汗出”能夠使邪氣外出,又能調節玄府開合,對于振奮體表陽氣,預防外邪襲表具有良好作用,也是日常預防過敏性鼻炎復發加重的措施之一。
管住嘴。過敏性鼻炎患者要戒刺激性的食物,比如咖啡、酒、肉汁、辣椒、芥茉、胡椒等,這些會刺激胃液分泌或是是胃粘膜受損的食物應避免食用。應該多吃3類能夠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物: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常見的有大白菜、豆芽、黃瓜、西紅柿、獼猴桃、蘋果等;多吃熱性的食物,比如糯米、土豆、紅棗等;建議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面條、稀粥、雞蛋糕、疙瘩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