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行業利好不斷,股市不買賬,產業發展還差什么?
3月29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提出了15項主要發展指標,并安排了10項重點任務,對中醫藥行業發展進行了全面規劃部署。
在業內人士看來,2021年中藥產業政策端的利好便已點燃。
一方面,2月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宣告結束并且在11月開始執行新標準,促進中藥配方顆粒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容;另一方面,國家藥監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國家藥品安全及促進高質量發展規劃》,明確我國“十四五”期間藥品安全及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提出“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不僅探索將具有獨特炮制方法的中藥飲片納入中藥品種保護范圍,還提出鼓勵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和傳統中藥研究方法開展中藥研發,支持多種方式開展中藥新藥研制,鼓勵中藥二次開發。
進入2022年,國家以及地方層面的扶持政策依舊不斷。今年初發布的《“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提到,“以臨床價值為導向,以病證結合、專病專藥或證候類中藥等多種方式開展中藥新藥研制,重點開展基于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研制,以及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向中藥新藥轉化;深入開展中藥有效物質和藥理毒理基礎研究;開展中成藥二次開發,發展中藥大品種。”
新政不斷從規劃向落地轉變,加速釋放對中藥行業發展的重大利好。然而,資本市場似乎不太買賬,盡顯疲態。3月30日開盤,滬深兩市中藥板塊大幅走低,截至收盤,71家中藥上市公司中37家下跌,僅8家企業漲幅超5%。
創新高質量發展列入議程
事實上,無論是《“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還是《“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均提出提振中藥創新研發和高質量發展。
梳理《“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在中藥產業方面,一方面提出加大中醫藥科技創新力度,加強臨床療效評價研究,強調了基于古代經典名方、名老中醫經典方、有效成本組分等的中藥新藥研發,支持兒童用中成藥創新研發;另一方面,在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上,提出“鼓勵中藥材產業化、商品化和適度規模化發展,具有特質炮制方法的中藥飲片將納入中藥品種保護范圍”。此外,還提出完善中藥注冊制,建立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三結合”的中藥注冊審評證據體系,推進古代經典名方目錄制定發布。
浙商證券分析認為,《“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是《“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發布后,針對中藥行業的進一步指導。政策對中藥創新釋放出積極信號,中藥創新藥/經典名方有望迎來加速增長期。“在政策的支持下,中藥創新藥獲批不斷加速,2021年中藥新藥獲批數創下近年來新高,相信到2025年中藥創新藥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兒科用藥也將受到進一步支持。”
此外,隨著國家對中藥全產業鏈進行更嚴格和規范的監管,對于中藥材的種植、養殖,以及中藥飲片的炮制手段有更高的質量要求。因此,生產具有一體化優勢、產品質量有品控保證的龍頭公司有望進一步受益。
市場承壓尋找新增長點
政策十分給力,但市場似乎不太如意。
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71家中藥上市公司中已有30余家披露2021年年報。盡管東阿阿膠、特一藥業、健民集團、佐力藥業的凈利潤同比均翻倍增長,但云南白藥、西藏藥業、嘉應制藥的凈利潤跌幅均超49%以上。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云南白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04億元,同比下降49.17%,近乎腰斬。這是十年來,云南白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首度下滑,且一舉回落到2015年水平。利潤縮減與云南白藥炒股不力有關。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云南白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達19.29億元,占利潤總額比例-55.41%。
然而,《醫藥經濟報》記者注意到,云南白藥大手筆炒股,與其主營業務增長乏力、逐步滯漲有關。2021年財報顯示,云南白藥整體保持了11.09%的營收同比增長,與近十年來的業績增速較為一致。但拆分業務結構來看,云南白藥的主要業務增長并不明顯。
具體而言,云南白藥的主營業務分為工業產品(自制)和批發零售。其中,工業產品(自制)包括了藥品事業部、健康產品事業部和中藥資源事業部。而牙膏是健康業務中的拳頭產品,云南白藥氣霧劑則是藥品類別中的主要產品。數據顯示,云南白藥旗下主營口腔清潔用品生產和銷售的子公司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59.10億元,凈利潤22.61億元,從這一數字來看,牙膏等口腔類產品占據了云南白藥工業產品(自制)的半壁江山。但從2018-2021年,云南白藥工業產品(自制)的營收同比增幅分別為7.68%、1.86%、6.28%和8.42%,增長較為滯緩。
在主營業務動力放緩的背景下,云南白藥也在有意加大研發投入。2021年,云南白藥研發費用達3.31億元,同比增長82.99%。云南白藥在年報中表示,其研發投入主要用于新增特醫食品研發注冊及采之汲生物醫學護膚品的研究開發等項目。由此可見,云南白藥亦意識到其亟需在牙膏之外找到新的業績增長點。
回歸藥物創新初心
事實上,無論是在日常疾病救治,還是在當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防治中,中醫藥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中醫藥振興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國家政策支持,亦需要企業發力,以臨床需求為導向,回歸中藥研發創新初心。
盡管近年來中藥新藥研發熱情逐漸高漲,2021年共有12個中藥新藥上市,但與化藥、生物藥相比,中藥新藥研發投入依然略顯平淡,中藥研發創新不足的問題依然未能得到根本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