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 掌握養生六法?換季保養正當時
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記載:“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意思是說,人要遵守、順應大自然的環境氣候規律而養生。
寒冷的冬天過去,萬物生發的春季來臨。冬春之交,乍暖還寒,氣候多變,容易誘發各種季節性疾病;春節期間,喧鬧、起居失常、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會對身體帶來很大傷害。此時,人體養生就顯得格外重要。
冬季春季養生要點不同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從立冬至立春前,包含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冬季嚴寒凝野,朔風凜冽,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于相對緩慢的水平,成形勝于化氣,因此冬季養生之道,應著眼于一個“藏”字。
為保證冬季陽氣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擾,首先要求精神安靜。在起居方面,要早睡晚起,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在防寒保暖方面,也必須根據“無擾乎陽”的養藏原則,做到恰如其分,既不過于單薄而耗陽氣,又不過厚導致腠理開泄,陽氣無所潛藏。在飲食方面,以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如谷類、羊肉、鱉、龜、木耳等。在運動方面,應持之以恒進行身體鍛煉,但要避免在大風、大雪、霧露中進行。
春季,為四時之首,萬象更新之始。《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回大地,陽氣生發,冰雪消融,蟄蟲蘇醒。自然界生機勃發,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春季養生,在精神、飲食、起居等方面,都必須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于一個“生”字。
春季養生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愉快。在起居方面,要夜臥早起,松緩衣帶,舒展形體,同時要根據氣溫加減衣物,不可頓去棉衣。在飲食上,為扶助陽氣,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
季節交替時的養生重點
調養肝木
肝屬木,與春令升發之陽氣相應。若能在春季調養好肝臟,可以增強免疫力,讓身體全年都能維持在最佳狀態。
調養肝臟要特別注意保持情緒開朗。肝臟喜條達、惡抑郁,如果不注意情緒的控制和調節,肝氣郁結,則容易致病。如情思不暢、心情壓抑,郁而化火,導致肝陽上亢,血壓升高,患心腦血管病者還容易引發腦卒中。
防治風邪
春季多風,所以春天防病,首要防風。風邪既可單獨作為致病因素,也常與其他邪氣兼夾為病。如夾雜熱邪,就會因受風熱外邪而發生風溫病(如流感等)。
春季防病的根本在于提高免疫力,特別是兒童、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除采取體育鍛煉、飲食調節來強身健體外,還應注意規律作息、早睡早起。
此外,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室外活動時應注意做好防護,盡量避免到人員密集、空氣流動性差的公共場所活動。
清除內毒
春天是凈化調養身體的最佳季節。經過冬天的蟄伏,特別是春節期間的暴飲暴食,身體容易積累垃圾和毒素。因此,在春季有目的地減輕體內毒素對身體的傷害顯得尤為重要。
在春季的保健中,要多食以辛甘為主的食物(如生姜、大蒜、蔥、花椒、辣椒等辛辣之物和蜂蜜、黨參、大棗等甘甜之物)。少食涼菜,少飲酒,忌過酸,并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
規律作息
在春天到來之時,人體陽氣漸趨于表,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隨之增多,身體各器官負荷加大,肢體感覺困倦,即我們常說的“春困”。此時切忌貪睡晚起,否則不利于陽氣升發。為了適應這段時期的氣候轉變,在起居上應早睡早起,經常到室外綠地、公園中散步,親近大自然。
宜緩微汗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增強體質的最佳季節。此時空氣清新,最有利于吐故納新,充養臟腑。春季加強鍛煉,可以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減少感染疾病的風險,同時還可以令人思維敏捷,不易疲勞。但需注意冬春交替之際,寒氣仍然很重,應以節奏和緩的運動為主,以不出汗或微出汗為宜,并根據氣候變化情況逐漸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和強度。
早春時節養生六法
防寒保暖
早春時節,氣溫逐漸回升。部分年輕人喜歡“輕裝上陣”,但是春季氣候變化無常,忽冷忽熱,加上冬季剛過,身體代謝功能較弱,不能迅速調節體溫,因此,這段時間還是應該兼顧“風度”“溫度”,不要過早把身體暴露在寒風之中。
“春捂秋凍”就是順應氣候的養生保健經驗。在冬去春來季節交替之際,尤其應該注意3個部位的防寒保暖。
手腕 在手腕處,有一個被稱為神門穴的穴位,是人體內元氣循環經過和停留的穴位。若神門穴受涼,就會影響元氣的循環,元氣循環不順暢,必然影響全身血脈的輸送,進而影響身體的健康。早春時節,早晚氣溫落差較大,脫去冬衣后應該注意捂好自己的手腕,以此來保護全身的血脈。
腰部 腰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位。早春時節,一定要注意腰部保暖,防止因受寒而影響腎臟的健康或引發腰痛等不良癥狀。
腹部 腹部有許多重要的臟器,比如脾胃,同時也是人體最柔軟最脆弱的部位之一,極易受到濕寒的入侵,所以在早春時節,為了脾胃的健康,一定要捂好腹部。
通風換氣
室內門窗關閉時間過長,空氣容易變得渾濁,給各種病菌的滋生提供條件。早春時節最好能上下午各開窗通風一次,時間15分鐘左右,及時補充新鮮空氣。通風時要注意防寒,特別是屋內的老年人和兒童要及時添加衣物。
食醋熏蒸
隨著陽氣的萌動,細菌、病毒等各種致病微生物活性增加,因此春季是感冒、流感、麻疹、水痘的高發季節。對于這些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的疾病,可以在家中采用食醋熏蒸的方法進行預防。熏蒸時應注意緊閉門窗。
冷水洗臉
實踐證明,堅持用冷水洗臉是預防感冒的有效手段。可能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嚴冬季節用冷水洗臉有點難以忍受,但春天來到,氣溫回升,正是養成這種習慣的時候。
熱水泡腳
足部也被稱為“第二大腦”,布滿密集的神經反射區。睡覺之前用熱水泡腳可以很好地緩解疲勞,放松神經,促進睡眠,從而提高身體抵抗力。泡腳的水溫最好控制在45℃左右,泡腳過程中可以隨時增加熱水,以能耐受為度。
飲食調養
飲食應依據食物的五味及季節不同進行調配。春季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飲食宜選用辛、甘、微溫之品。春季飲食應避免食用油膩生冷之物,多攝入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和新鮮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