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伯維、AZ、輝瑞等巨頭多維承壓:鍛造未來競爭力,押寶在哪?
1月17日,輝瑞透露,正在與法國公司諾華賽建立合作關系,以開發一種抗新冠病毒口服藥物療法,增強未來競爭力。
2022年伊始,跨國藥企的“危機感”更顯緊迫:默沙東1月初與Absci合作,計劃利用后者的人工智能驅動藥物創新平臺進行藥物開發,合作涉及3個靶標,后者將有資格獲得高達6.1億美元的預付款和里程碑付款,以及研究資金和分級的銷售特許權使用費。同一天,賽諾菲與Exscientia合作,通過后者的端到端人工智能驅動個體化醫療平臺,在腫瘤學和免疫學領域共同開發多達15款新型小分子候選藥物。賽諾菲為此預付款1億美元,同時還包括總金額高達52億美元的未來研究、轉化、臨床開發和商業里程碑付款費用。此外,禮來、諾華、AZ也有新部署。
數百億“專利懸崖”倒逼
JAK抑制劑等前景可期?
近幾年,很多跨國藥企在進行創新轉型,他們對未來的“焦慮”大多來自于核心產品“專利懸崖”逐漸到來而造成的業績增長乏力。其中,艾伯維頗具代表性,因為2023年修美樂(阿達木單抗)的“專利懸崖”即將到來。從其財報信息來看,挖掘新支點是艾伯維盈利增長的當務之急。有報告指出,艾伯維的JAK抑制劑Rinvoq(烏帕替尼)和白細胞介素-23拮抗劑Skyrizi被認為是最具彌補修美樂“專利懸崖”所致的銷售缺口的新產品。
艾伯維近日發布預測,到2025年,上述兩個產品的總銷售額有望達150億美元,看得出艾伯維對其寄予厚望。不過,要如愿以償也并非易事:Rinvoq是一天一次、可逆性的JAK抑制劑,但在去年12月收到了美國FDA的安全警告。
事實上,這兩年,發生在JAK抑制劑身上的安全性問題接連出現:2021年12月,除艾伯維的Rinvoq外,輝瑞的Xeljanz和禮來的Olumiant也須使用新的安全警告和限制標簽。同年6月,艾伯維Rinvoq在銀屑病性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治療申請遭FDA第二次延期??梢?,JAK抑制劑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盡管如此,JAK抑制劑仍然備受關注。最近,Rinvoq獲批新適應癥,輝瑞的JAK1抑制劑Cibinqo也獲批上市。對于這樣的熱門靶點,不少國內外企業都在布局研發。不過,正如日前JP摩根大會上業界表達的擔憂一樣,JAK抑制劑繞不開的安全性問題仍是破題的關鍵。
從專利層面來講,近兩年受其影響較大的還有BMS。2019年以740億美元對新基的收購將Revlimid收入囊中,該藥2020年為其帶來121.5億美元的營收。Revlimid在2022年將迎來仿制藥競爭,為對沖其影響,BMS在TYK2抑制劑和LAG-3免疫腫瘤藥物等方面進行了布局。
面臨更嚴峻挑戰的是安進,旗下明星產品中9種產品在2021-2030年間專利到期。以自身免疫疾病治療藥物Otezla為例,分析報告顯示,僅這個產品在2025年-2030年期間將直接損失81%的收入,損失金額高達27億美元。在此期間,Enbrel、Prolia和Xgeva等安進的拳頭產品也需要承受超過50%的市場份額遭到仿制藥侵蝕。
迫于這些共同的壓力,藥企巨頭選擇布局新方向。目前來看,JAK抑制劑是一個熱點,還包括鉆石靶點NTRK、熱門靶點EGFR、MET、罕見靶點KRAS,以及針對CD19靶點的研究方向,如CAR-T、抗體藥物和ADC藥物等正在全面開花。
多個雙抗項目折戟沉沙
跨國藥企做花式“減法”
雙抗及核酸藥物作為跨國藥企重點布局的熱門賽道也并非一帆風順。2021年1月,禮來旗下LOXO宣布與Merus合作開發三款CD3雙抗藥物。禮來的目的很明確,期望通過收購能夠迅速補齊自己在精準醫學腫瘤治療領域的短板。
不過,前不久雙抗領域接連遇到挫折:繼默克的雙抗臨床失敗后,禮來終止了兩個雙抗產品的臨床開發,即PD-L1/TIM-3雙抗LY3321367和IL-23/CGRP雙抗項目。這讓雙抗藥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可雙抗的研發熱度依舊不減。1月11日,賽諾菲與ABL Bio達成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后者的突觸核蛋白(synuclein,SNCA)/IGF1R雙特異性抗體ABL301,用于治療帕金森病等適應癥。賽諾菲支付7500萬美元預付款以及9.85億美元里程碑金額。專家分析,雙抗的成藥速度明顯慢于其它藥物類型,原因在于設計和生產。如早前技術不成熟時,可以說因為輕重鏈錯配、純度不夠、熱穩定性不夠等阻礙了雙抗的穩定生產,但是作為腫瘤抗原雙靶向型的抗體將成為開啟雙抗時代的“尖兵”,值得繼續觀察。
2022年,精準突圍應該是跨國藥企戰略收縮的另一共性。以中國市場為例,輝瑞上一年賣掉了投資20多億建成使用不到三年的杭州生物制藥生產基地;禮來1.7億美元出售“重磅炸彈”希愛力品牌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權利。
變化較大的還有阿斯利康(AZ),其中國市場銷售增長率雖還不錯,但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區業績同比增長僅有2%。第三代EGFR-TKI奧希替尼降價70%,此外,在第五批集采中,AZ大品種布地奈德吸入制劑落標。2021年12月16日,AZ中國宣布將自2022年1月1日起,一方面拆分及縣業務,及縣腫瘤業務并入腫瘤事業部,非腫瘤業務獨立,成為及縣慢病業務部;另一方面將心血管及代謝事業部、腎臟業務部合并,成立心血管、腎臟及代謝事業部。
2021年12月31日,君實與AZ協議“分手”,君實收回原協議約定的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推廣權。AZ原中國腫瘤事業部總經理殷敏離職前的最后工作日也是12月31日,其已改任百濟神州大中華區首席商務官。君實生物與阿斯利康的合作達成于2021年2月28日,雙方合作僅僅10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