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艾滋病疫情處于低流行水平 新報告病例數穩中有降
據悉,目前北京市艾滋病疫情整體處于低流行水平,新報告病例數穩中有降,經性傳播仍是艾滋病主要的傳播途徑。
這是記者近日在北京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與北京市疾控中心聯合理事成員單位主辦的“正青春、愛健康——校園行”活動上了解到的。
青少年是防控重點人群
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副會長王新倫在活動上介紹,艾滋病是中國重點防控的傳染病,目前艾滋病無可治愈的藥物,無疫苗預防。艾滋病有性、血液和母嬰三個主要傳播途徑。近年來,隨著艾滋病防治工作不斷深入開展,經輸血、靜脈注射吸毒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經母嬰傳播也降低到了歷史最低水平。
王新倫提到,目前中國新報告艾滋病感染者中95%以上都是通過性途徑感染的,其中青少年群體是防控的重點人群。家長、教師和社會有責任為青少年提供正確、及時的性知識、性道德、性責任方面的教育指引,避免青少年學生受到不良信息誤導,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從而感染艾滋病。
性傳播途徑中以男男同性傳播為主
北京市疾控中心黨委書記、北京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會長黃春介紹,目前北京市疫情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疫情整體處于低流行水平,新報告病例數穩中有降;二是經性傳播仍是艾滋病主要的傳播途徑,其中以男男同性傳播為主;三是外省流動人群所占比例居高不下。
近年來,北京市通過創新性防控措施的實施,加強針對青少年的防艾工作,通過多種形式、有重點、廣覆蓋深入開展防艾宣傳活動。通過民間組織、大學校園免費發放或安裝自動銷售機投放HIV尿液檢測服務包、e檢知互聯網預約檢測及線上直播宣傳等多種形式預防艾滋病傳播。
北京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副會長福燕提到,此次啟動的“正青春、愛健康——校園行”活動,是為幫助青年學生,尤其是職業院校學生了解并掌握準確的性病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識,提高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和防治意識,促進行為改變,探索高職院校防艾宣教經驗,幫助學生遠離性病艾滋病威脅,消除社會歧視。
據悉,北京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青少年防治艾滋病專業委員會專家庫已正式組建,未來將融合北京市和各區疾控中心、艾滋病治療定點醫院、防艾專業機構、社會組織等,走進更多中職或高職院校,宣傳預防艾滋病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