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世界500強新增3家藥企!上藥首次上榜!
8月10日,財富中文網正式揭曉了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具體到制藥行業,全球共有13家企業入圍,其中11家為跨國藥企。梳理可以發現,今年外企的排名位次發生了較大變化。強生與羅氏雖然依舊包攬外國制藥企業前兩名,但第三名則由拜耳上位接棒輝瑞,默沙東、葛蘭素史克、賽諾菲的整體排名均有所上升,而武田和百時美施貴寶則憑借大手筆并購,分別以302.715億美元、261.45億美元的營收跨越此次入圍門檻成為新晉成員。
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中被歸為制藥領域的上榜企業

據悉,此次登榜的中國大陸(含香港)公司數量首次超過美國,而在制藥行業中,也有兩家中國藥企的身影。其中,中國華潤以947.578億美元的營收排名79位,居制藥行業榜首,而中國醫藥集團則以706.895億美元的成績上升24名至145位,逐漸縮短與外資藥企強生之間的差距。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醫藥亦以270.054億美元的營收首次躋身該榜單,排名第473位,與國際藥品分銷巨頭麥克森、美源伯根同歸類于批發-保健行業。
跨國藥企:
剝離成熟藥資產、聚焦研發創新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備受各界關注的原因或許在于,公眾可以依據該榜數據了解全球最大企業的最新發展趨勢,通過行業縱向對比洞察企業的發展興衰。從“宇宙第一大藥廠”輝瑞此次排名下滑17位次、跌出制藥行業跨國藥企前三甲行列或能看到,昔日的跨國制藥巨頭正在經歷自身的改革陣痛。
在過專利期產品競爭嚴峻的市場環境下,剝離成熟藥資產、聚焦研發創新幾乎成為所有跨國藥企都在踐行的轉型理念。2018年年底,輝瑞與葛蘭素史克共同宣布將各自旗下的消費者保健業務合并為一家合資公司,其中由輝瑞持股32%;2019年7月,輝瑞又宣布將業務結構調整中新設立的業務部門、承接過專利期產品的輝瑞普強與美國第二大仿制藥企業邁藍合并,并持有新公司57%的股份。
在剝離兩大成熟業務后,輝瑞得以更加聚焦自身的生物制藥業務,但實現改變營收增長頹勢的預期仍需時間發酵。輝瑞日前公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財務業績顯示,在報告期內,受到其向葛蘭素史克出售消費者保健業務的影響,全球收入同比下降11%,僅有118.01億美元,在剔除此影響后,全球收入總體仍下降3%。
而在全球的專利懸崖面前,為減少聚焦創新制藥業務遭遇的新藥研發瓶頸,越來越多的跨國藥企也在選擇直接通過并購來彌補自身短板。百時美施貴寶740億美元并購新基,艾伯維630億美元并購艾爾建,武田622億美金收購Shire,掀起的超級并購潮也讓500強榜單排位發生更迭。在業內看來,單純倚靠一兩款重磅產品維持經營的風險無疑是巨大的,無論是跨國藥企還是本土藥企,只有憑借豐富且強大的產品管線才能在風云詭譎的市場競爭中破浪前行。
本土藥企:
自主研發和引進合作齊頭并進
《財富》亦在官宣的榜單報告中坦言,盡管中國大陸(含香港)公司數量首次超過美國,但中國企業面臨著從大到強大的新挑戰。據統計,中國大陸公司平均銷售收入達到669億美元,與自身去年數字相比有所提升。與世界500強公司橫向比較,中國企業平均銷售收入和平均凈資產兩項指標達到了《財富》世界500強的平均水平,但是中國企業盈利水平仍然較低。在2019年,上榜的中國大陸(含香港)企業124家平均利潤不到36億美元,僅約為美國企業(70億美元)的一半,也低于全球500家大公司平均利潤41億美元。
在跨國藥企謀求轉型變革、尋求全新利潤增長點的征程中,本土藥企轉型國際化創新藥的步伐亦不緩慢,此次新晉上榜的上海醫藥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盡管醫藥商業收入仍然是上海醫藥營收的主要貢獻,但根據其2019年財報,醫藥工業實現收入234.90億元的成績,同比增長20.70%,增速連續11個季度超過 20%。
而在創新藥方面,上海醫藥2019年的研發投入達到15.09億元,其中研發費用為13.50億元,同比增長27.22%。創新藥管線同樣獲得階段性進展,雷騰舒抗類風關適應癥獲得臨床默許,雷騰舒抗艾滋適應癥啟動Ⅱ期臨床試驗。而為加快布局腫瘤免疫領域,上海醫藥近期還宣布擬用11.5億元取得創新型生物技術公司亦諾微T3011項目大中華區商業化獨家權益。
在業內看來,受近年來利好政策支持,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大幅提速,生物類似藥、全球新藥在國內上市取得突破性創舉。在創新藥的競速場上,各藥企都在充分利用政策紅利,開啟創新藥上市的加速度。但在研發實力還需打磨的當下,堅持自主研發和引進合作“兩條腿走路”的研發模式,在短期內將是不少本土企業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