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引爆藥企業績!7家上半年首虧 華潤三九狂賺超10億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醫藥行業可謂冰火兩重天。據統計,一季度超過50%的A股醫藥企業業績(營收、凈利潤)雙跌;53家凈利潤虧損,而去年同期僅有16家。截至6月5日,共有39家醫藥企業披露上半年業績情況,超4成預喜,華潤三九預計凈利潤或超10億元;譽衡藥業在去年凈利潤首虧26億元后,今年上半年“翻盤”,盈利超6億元;達安基因、富祥藥業、九安醫療等6家增長超過100%。此外,美年健康、紫鑫藥業、創新醫療、天目藥業、吉藥控股等7家首虧,其中,美年健康凈利潤虧損或超8億元。
醫藥企業2020年上半年業績預告


12家醫藥企業虧損:7家首虧,這家虧損或超8億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醫藥行業分化較為明顯。一方面,醫械、原料藥等有較快的增長;另一方面,前往醫院就醫人數減少,導致企業產品銷售受影響。截至目前,在已披露上半年業績情況的醫藥企業中,有12家預計虧損,其中,美年健康、紫鑫藥業、創新醫療、天目藥業、吉藥控股等7家首虧,去年同期僅有5家。
美年健康:今年上半年公司預計凈利潤虧損8.5億~6.5億元,同比下滑5148.17%~3960.36%;2019年凈利潤虧損8.66億元。這意味著,今年上半年凈利潤虧損或已達2019年全年的水平。對此,美年健康表示,今年新冠疫情爆發,直接導致公司遍及全國的體檢中心2月份基本不能營業,3月份開始各地體檢中心在當地衛生部門的指導下陸續開業,但受疫情管控壓力當月收入水平仍處于低位。4月份公司業務有所恢復,預期5、6月份將進一步明顯回升,預計上半年的整體收入同比下降40%以上。針對疫情,公司積極行動開源節流,通過與各地體檢中心物業業主協商減免房租,向當地社保中心申請社保減免繳納,集團高管帶頭減薪和人力組織優化,推出返崗復工專項體檢等創新產品等措施,有效緩解運營成本和資金壓力。但由于全國體檢中心規模較大,部分固定成本如房屋租金、人員工資、財務費用、設備折舊及裝修攤銷的基數仍然較大,造成同比業績大幅下降。
紫鑫藥業:上半年公司預計凈利潤虧損1.75億~1.35億元,同比下滑402.17%~333.1%。紫鑫藥業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一季度生產銷售量下滑較大,二季度雖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經營業績有所緩解,但預計上半年整體不利影響因素仍會繼續存在。同時,醫藥行業醫療體制改革政策并未改變,藥品研發、醫保支付、招投標、帶量采購、新版基藥目錄等相關政策的影響下競爭加劇,行業平均利潤率有所下降,國家有關部門對藥品零售價格的控制和調整等政策使得醫藥行業面臨巨大的沖擊,導致公司藥品藥業務收入有所下降;同時公司人參深加工產品出口業務受到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訂貨量下降,導致公司銷售收入下降。另外,公司柳河醫藥產業園等項目陸續達到使用狀態,相關折舊費用增加。
創新醫療:上半年公司凈利潤虧損7000萬~5000萬元,同比下滑415.08%~325.05%。創新醫療表示,公司下屬醫院營業成本主要為人工成本和折舊費用,預計2020年半年度較上年同期變動不大;預計經營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系受疫情影響,公司下屬醫院營業收入大幅下滑。2019年公司凈利潤虧損11.50億元,同比下滑3975%。
3家凈利潤超5億:華潤三九領軍,這家巨虧26億后“翻盤”
據統計,上半年業績預喜的醫藥企業超4成,其中,3家凈利潤超5億元,華潤三九預計凈利潤最高可達12億元;魚躍醫療凈利潤有望突破8億,再創新高;譽衡藥業在去年凈利潤首虧26億元后,今年上半年“翻盤”,盈利超6億元。
華潤三九:預計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8.6億~12億元,同比下滑50.07%~30.33%,2019年上半年凈利潤17.22億元。對此,華潤三九表示,公司業績大幅下降的主要是2019年1月出售所持深圳市三九醫院有限公司82.89%股權,給公司2019年度帶來約6.8億元(稅后)資產處置收益,而該收益為非經常性損益,預計扣除上述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后,2020年半年度公司經營業績基本符合預期。
魚躍醫療:2019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首次突破5億元,而今年受國內外疫情影響,在公司一季度業績增幅較大的基礎上,公司的無創呼吸機等呼吸類、紅外額溫槍、血氧儀等檢測類疫情防控產品的海外需求增長迅速,已有大量訂單排隊等待發貨,此外,公司消毒感控類產品的銷售依然強勁且利潤率水平提升。魚躍醫療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8億~8.27億元,同比增長50%~55%,凈利潤將再創新高。
譽衡藥業:2019年公司凈利潤虧損高達26.62億元,同比下滑2214%。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則“大翻盤”,盈利超6億元,同比增長171.22%~192.75%。譽衡藥業表示,公司業績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主要源于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公司確認出售澳諾制藥100%股權獲得的相關收益所致。剔除上述因素情況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及行業上下游延遲復工,人員、物流受限,產品需求下降,預計今年上半年業績較去年同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
“醫藥行業具備剛性需求屬性,而疫情導致的需求滯后將加速回補。”有券商分析指出,隨著國內醫院門診及手術逐漸恢復,非疫情產品的銷售將明顯回升。此外,海外疫情對經濟影響持續增加,醫藥板塊內需特性優勢明顯,將維持較高的關注度。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網、上市公司公告
統計截至6月5日,如有錯漏,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