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泡常冒瘙癢難消,喝湯食療可消除?
這幾天,家住青秀區鳳嶺南的馬女士左手又長了一串水泡,面對每年都長的水泡,她感到很無奈,準備用酒精消毒后用針挑破外皮,再按家里老人的說法,喝薏米紅豆湯進行食療。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市民都碰到過馬女士的情況,每年春夏交替時,手上都會長米粒大小、透明的小水泡,并感到不同程度的瘙癢,用針挑破水泡后還會導致脫皮,有時要持續半個月才能消除。
有市民覺得這是“濕氣重”造成的,除了用針挑破,不少市民還選擇喝薏米紅豆湯進行食療,還有人采取用藥皂清洗、涂抹藥膏等方式緩解癥狀。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這種水泡每年還是會產生,讓人困擾。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張衍介紹,從西醫的角度來講,這種所謂的水泡學名叫汗皰疹,又稱為出汗不良性濕疹,是一種常發生于手掌的皮膚病,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在天氣炎熱的季節容易發生,而且反復發生。目前,汗皰疹的病因還不是非常清楚,有些觀點認為與一些皮膚癬菌的感染、過敏反應、精神因素等有關。其中,氣候濕熱、季節變化以及情緒壓力大等因素,有可能加大汗皰疹患病的風險。
張衍說,從中醫的理論來講,汗皰疹的發病與濕邪的關系比較密切。因為自然界氣候、環境潮濕以及喜歡吃生冷、吹空調、熬夜等因素都可能損傷脾的陽氣,導致水濕內生。濕邪的性質是重濁、黏膩的,因此汗皰疹常見反反復復、纏纏綿綿的情況。
“有的人手心比較容易出汗,也容易長汗皰疹。”張衍說,如果單純通過喝薏米紅豆湯進行食療,必須長期堅持才會有一定效果。“但也不是每個人都適用,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濕邪很重,有的人同時還出現身體困重、腹脹、吃飯沒有胃口、大便溏爛等癥狀,這樣的情況就需要中醫的干預,要到醫院就診。此外,濕邪還有寒濕、濕熱等之分,需要經過辨證才能開藥,畢竟食療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能完全靠它治療。”
張衍并不提倡市民自己用針挑破汗皰疹的做法:“自己在家這樣處理,雖然水泡干得比較快,但有可能因為消毒不好而引起繼發的感染。也不提倡市民自行用藥皂清洗來處理,因為一般藥皂都含有硫黃成分,長期使用會導致皮膚干燥,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而且從汗皰疹的病因來看,硫黃皂的治療作用并不理想,因此不建議以此為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