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冠檢測入醫保 全國各省市跟進?。?/h5>
日期:2020/05/11
這兩天,湖北省醫療保障局將新冠病毒核酸、抗體檢測臨時納入醫保按乙類支付的消息成了熱議話題。很多人由此關心起其他地方的檢測費用支付政策,期望這一臨時措施能夠全國推廣,甚至暢想著來個全民檢測,費用全部納入醫保。
現實嗎?
新冠核酸、抗體檢測進醫保,和自愿檢測者沒關系
5月5日,湖北省醫保局發布通知,明確從5月6日起,全省范圍內將新冠檢測臨時納入醫保,按乙類支付來管理,各地的具體支付
標準自行制定,但不得高于最高限價(核酸檢測180元/次、抗體檢測50元/項)。
何為醫保乙類支付?根據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相關規定,參保人員在對住院使用的乙類藥品付費時,要先扣除一定比例的個人自費,再將余下費用納入報銷范圍,根據所就診的一級、二級、三級
醫院的住院標準按不同比例報銷。
雖然政策是針對全省人口,但只有已納入醫保的人群才能享受到檢測的費用的報銷。全口徑統計的最新參保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醫保參保人數約為13.54億,參保覆蓋面占據14億總人口的96.7%??梢院唵握J為湖北全省人口參保率遵循這一比例。
湖北省的相關規定是乙類藥品個人自付費比例介于10%—30%之間。武漢市就將個人自付比例確定為10%。
比如,核酸檢測180元,扣除18元(10%)的個人自付費,剩余的162元可以納入報銷范圍,具體報銷比例,一二三級醫院各不相同。如果這一比例是按70%來計算,則最終參保人需要支付的費用是66.6元(不作為報銷參考價)。
實際上,在湖北省此次通知之前,全國已有不少地市發通知規定將新冠病毒檢測納入醫保,具體做法不盡相同。
安徽省醫保局對新冠檢測醫保支付實行分類管理,確診和疑似患者的檢測費用無需個人自付;普通病人(已參保)在住院期間出現新冠疑似癥狀或具有新冠可疑接觸史、對手術患者進行相關檢測的,個人先付30%,剩余的按不同醫院的不同比例報銷。自愿檢測者則需要自費。
南京市醫保局對確診和疑似患者的新冠檢測收費政策與安徽省相同,也是由醫保和財政兜底,無需患者自己承擔。但是對臨床篩查或自愿進行核酸、抗體檢測的參保人,允許其用個人賬戶支付檢測費用。
大連市的做法與南京市相似:確診或疑似患者的檢測費用無需患者個人承擔,允許參保人使用使用醫保個人賬戶支付核酸、抗體的檢測費用。
青海省醫保局除了明確確診或疑似患者檢測“零自費”外,還將其余人群實行更多細的管理:
外省的返青師生員工(已參保),檢測費先由醫保按相關規定支付,不足部分由各級財政兜底解決(財政僅兜底檢測一次)。如果未參保,則檢測費用自理。
針對復工復產人群,檢測費用由
企業或個人負擔,個人負擔部分可從本人醫保賬戶支付。
對于低保對象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外出務工需要核酸檢測的,檢測費用由各級財政解決。
其他自愿檢測的人員,費用自理或由本人醫保賬戶結余資金支付。
除此之外,廣州市也已下發征求意見稿,深圳的核酸檢測也可以納入醫保,做法與安徽省類似,分類管理報銷。
可能是受限于對醫保支付的了解不足,以及近期頻頻見到多地的新聞報道“將新冠檢測納入醫保”,很多人誤以為只要是做新冠核酸、抗體檢測,就會納入醫保,就是全報銷。
這當然是一種想當然,結合實際來看也不可能,上述湖北省的最終報銷費用已經算高,全部報銷是妄談。
從多地醫保局發文來看,檢測費用能否全報銷或是納入醫保乙類支付,是根據人群不同來定的。
首先,確診或疑似患者的檢測“零自費”是通行做法。其次,住院期間出現新冠疑似癥狀或有新冠可疑接觸史的患者檢測費用,基本都納入醫保乙類支付,甚至由醫保和財政共同兜底,是分地區、因地制宜的做法。但是這兩類人只是少數,況且也沒有人愿意為了能夠新冠檢測“零自費”而冒險成為其中一員。
更多的是自愿檢測的人群,他們的檢測費用能否報銷,這是很多人關心的。不過,這也是不可能的。
一筆巨款:3000億元的檢測費用
一個直接原因是,醫?;鸬氖褂?。
簡單來算一筆帳:各地新冠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的平均價格以200元計算,目前參保人數大約13.54億,如果檢測費用醫保全報銷,則參保人都會選擇自愿檢測,那么大家一次檢測的總體費用大約是2700億元。核酸、抗體檢測有一個準確率的問題,多一次檢測就多一次費用。目前檢測產品的準確率不一樣,如果把平均準確率假定到90%的高度,那么還需要270億元的檢測費,總共加起來是3000億元。這是一筆巨款。
那么納入醫保乙類支付呢?以武漢市的最終自付費用66.6元(粗略計算,不做為檢測費用報銷參考),占180元的最高限價比例是33.3%,也就是說有66.6%的費用是報銷的,這個比例已經很高了。假定這種情況全國推廣開,那么醫保的支出是1000億元。
以上都還是排除了盜刷醫保以及部分不合理使用醫保的情況,并把檢測的平均價格假定的很低,準確率假定的高,且核酸、抗體檢測二選一。一旦有變化,兩種情況的費用則會不同程度的升高。
有人會說,醫保基金因結余超過兩萬億元,支出3000億元不算什么。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結存的醫保基金可以為檢測費用全部或部分埋單。
今年3月30日,國家醫保局發布《2019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2019年的醫保總收入和總支出各約為2.33萬億、1.99萬億,當年末累計結存醫?;鸺s2.69萬億。
“結存累計”的意思即是多年來攢錢的錢。這個錢由三部分構成:城鎮職工醫保的統籌基金、城鎮職工醫保的個人帳戶基金和城鄉居民醫保的基金。個人賬戶里的錢,其實就是參保者自己的錢,只是暫時存在醫保這個賬戶里。
2019年,城鎮職工醫保個人帳戶基金總額約為0.82萬億元。職工醫保的統籌基金和城鄉居民的醫?;鸩攀俏覀兺ǔKf的為我們的醫療行為埋單的錢。2019年,全國職工醫保統籌和城鄉居民醫?;鹂傤~約為1.86萬億元。
醫?;鸬淖饔煤椭匾砸呀洸谎远?,作為一項全民福利工程,其?;镜闹匾员灰辉偬峒?。這是自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加大對騙保、侵占醫?;鸫驌袅Χ鹊脑?,也是國家醫保局對《藥品目錄》里的藥品進行“靈魂砍價”的原因。珍惜和節約每一分錢。
雙重壓力:人口老齡化,花錢的速度在加快
《2019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顯示,2019年,全國31個?。▍^、市)通過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形成的網采訂單總金額的初步統計是9913億元。這其中,醫保藥品訂單金額為8327億元。
隨著“4+7”
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試點在全國的擴圍以及藥品種類的擴圍,醫保藥品訂單金額將會繼續增加。醫用耗材也是一樣,其所占據的醫保支出額度也在不斷增加。與此同時,醫?;鸬氖杖雲s沒有跟上來。
數據顯示,從收入與支出的增速來看,2018年我國醫?;鹬С鲈鏊俪^20%,高于收入增速;2019年,支出的增速依然大于收入的增速。也就是說,每年的醫保結存額正變得越來越小。
再加上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患有慢病的人數加速增長,以及新的醫療設備、新的醫療技術、新醫療材料的使用,將直接刺激醫療費用快速增長,醫?;鹬С龅膲毫Τ掷m增大,
最不容忽視的是,醫保收支受到人口結構和繳費政策不同的影響。
比如,城鎮居民醫保、城鎮職工醫保的籌資方式與新農合不同,城鎮職工的醫保由個人及單位共同繳納,個人退休后不需再繳納,而退休人員高齡疾病多發導致其所消耗的醫療費用遠高于在職人員。說醫保的支出將會在幾年后大于其收入,完全是有可能的。
依照目前全球疫情形勢,2020年醫保的收入將大大低于去年,同時,支出的費用也將大大高于去年,很明顯,2020年醫?;鸬倪\營壓力和風險也在加大。
也有人會有疑問,為何南京市和大連市會允許醫保個人賬戶支付檢測費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能不能也這樣?
實際上,這完全有可能。因為醫保個人帳戶里的錢,都是你自己的,你甚至可以關聯一張銀行卡,把個人賬戶里的錢取出來。
真要牽涉到用醫保統籌基金支付,像湖北省那樣納入乙類支付,可能性不大。另外,這還需要結合當地經濟水平和醫保統籌基金結余情況,以及當地新冠疫情曾經的確診人數等因素。
最后,需要看到的是,湖北將檢測費用納入醫保乙類支付,也只是臨時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