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腿疼未必都是“老寒腿”
七旬老人走路一瘸一拐,以為是“人老腿先老”,最終確診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73歲的劉先生從年輕時起每天一包煙,25年前患上高血壓病。近年來,他左腿酸痛,走起路來一瘸一拐。想著自己“人老腿先老”,也就沒在意。最近一段時間,晚上腿疼得睡不著覺,左腳趾頭開始變黑,他這才去醫院。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胸心血管外科吳云醫師檢查發現,劉先生左下肢患有動脈硬化閉塞癥,左下肢股動脈有長達38厘米的血管完全硬化閉塞,腿疼和趾頭發黑都是因為左腿嚴重缺血所致。這種情況必須手術開通血管,不然患者恐怕要面臨腿壞死加重、截肢的危險。術后,患者的癥狀立即改善。
“很多人以為年紀大了腿疼走不動路是自然老化現象,殊不知可能是患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吳云醫師介紹,該病好發于中老年人,吸煙、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肥胖、高齡、活動少等都是其危險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會加速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而冬季氣溫低,血管遇冷收縮,下肢血供減少,加上天冷活動少、喝水少、穿著緊身衣壓迫血管等因素,可導致病情加重,嚴重者可導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預防該病的發生呢? 吳云醫師提醒,以下五點是關鍵:多喝水、勤走路、戒煙、早期藥物干預和積極治療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等原發病。若出現腿麻、腿涼、腿抽筋、走路乏力這些癥狀時 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