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開啟競賽 產業進入黃金期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25日6時30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417698例,突破40萬。累計死亡18614例,治愈107823人。
1.新冠疫苗研發“競速”
疫情加速席卷全球,找到一款預防SARS-CoV-2安全有效的疫苗是當務之急。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30家各類企業和機構宣布參與到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中,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競賽已經全面開啟。
近日,美聯社消息稱,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和莫德納公司聯合研制共同研發的試驗性新冠病毒疫苗mRNA-1273進行首次給藥,搶跑新冠病毒疫苗臨床試驗,成為全球首個進入臨床I期試驗的疫苗。
中國開展新冠肺炎疫苗研制的企業有20余家,其中涉及步長制藥、冠昊生物、華蘭生物、遼寧成大、康泰生物、康希諾生物等至少12家上市公司。3月21日,康希諾生物(06185.HK)和軍事科學院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聯合開發的重組新冠疫苗率先啟動I期臨床試驗,志愿者已經接受疫苗注射。
據了解,我國獨立研發的埃博拉疫苗由康希諾生物與軍科院聯合研發,這也是全球首個獲批新藥的埃博拉疫苗。此外,康希諾生物還針對肺炎、結核病、腦膜炎、百白破、帶狀皰疹等疾病預防的15種疫苗產品,建立了腺病毒載體等4大技術平臺。此前針對SARS的疫苗研究,亦是以腺病毒為載體。
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與SARS有79.5%的相似度,業內人士認為,新冠狀病毒疫苗開發可以借鑒SARS疫苗的研究,為康希諾生物新冠疫苗奠定了超前優勢。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藥物疫苗和檢測試劑研發攻關最新情況舉行發布會上說,目前,我國正按照5種技術路線開展新冠疫苗緊急研制,包括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以及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截至目前,五大技術方向總體進展順利。
無論采用哪種技術,疫苗研發都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國內外對于疫苗上市應用具有嚴格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要求,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必須完成藥學方面研究、有效性研究和安全性研究。常規疫苗從研發到順利上市至少花費5-10年以上時間,新冠疫苗的研制過程已是相當迅速。
根據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信息,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I期臨床試驗注冊文件顯示,疫苗已經在3月17日完成了I期臨床試驗注冊,按該計劃I期臨床試驗尚需9個月。
免費數據來源:藥分享Plus
需要關注的是,mRNA-1273跳過了動物試驗直接開展人體測試。有評論稱,這一模式正在打破人類研制疫苗的常規思維,不僅存在倫理問題,更對參與疫苗臨床試驗志愿者的安全性存在疑慮。美國方面此前也曾表示,即便美國mRNA疫苗的初期安全試驗進展順利,距離其大規模應用也需要一年至一年半時間。
免費數據來源:藥分享Plus
2.百年“卡介苗”再獲矚目
新冠疫苗的成功上市無疑是抵抗疫情的最佳利器,《Science》發文再次顛覆了我們的“單線”思維。目前,英國、德國、澳大利亞、荷蘭4個國家將通過注射卡介苗(BCG)以達到預防新冠病毒的目的。
眾所周知,卡介苗接種主要用于減少兒童對感染結核病的風險,尤其是大大降低粟粒性結核病和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病率。《Science》發表文中寫道,根據丹麥研究人員Peter Aaby和Christine Stabell Benn幾十年來發表的臨床觀察性研究顯示,卡介苗還可能增強免疫系統,抵抗結核桿菌以外的病原體的能力。疫苗接種后的第一年,可預防約30%的任何已知病原體(包括病毒)感染。科學家們對卡介苗在結核病以外的非特異性效應尤為關注,多種傳染病的動物模型實驗中顯示,卡介苗對于黃熱病毒、皰疹病毒、瘧原蟲等疾病可以減少發生或減輕嚴重程度。
荷蘭拉德堡德大學醫學中心(Radbou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傳染病專家Mihai Netea教授的研究小組發現,卡介苗可以在人體皮膚中存活長達數月,能長時間刺激負責先天免疫的白細胞,從而快速應對各種新感染。Netea教授認為,目前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中,或許有望看到卡介苗發揮廣泛的抗感染效應。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免疫學家埃莉諾•菲什(Eleanor Fish)說,這種疫苗可能不會完全消除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但可能會減弱病毒對個體的影響。
不論怎樣,從安全性和可及性來說,卡介苗的確是當前較為現實的選擇。
3.預計全球疫苗市場600億美元
數據分析公司Statista分析,由于諸如流感、豬流感、肝炎和埃博拉病毒等傳染病的增加,2019年全球疫苗銷售總額達到540億美元,自2014年以來幾乎翻了一倍。
由于新冠疫情形勢嚴峻,各國均開放了綠色審批通道,未來疫苗產業有望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疫苗生產商的股價也被不斷推升,投資者看到了這些公司的商機。有預測稱,2020年全球疫苗市場預計將增長到600億美元。
作為全球最大的人用疫苗生產國,近年來,我國在政策立法等方面不斷促進疫苗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此次新冠疫苗研發過程中,我國總體進展處于國際先進行列。新冠疫苗審批綠色通道、應急情況下研發合作模式、臨床試驗進展等釋放出一系列利好信息,都將有助于啟發疫苗產業新業態的構建。
除新冠疫苗外,全球在研的疫苗新品種近300個,主要分布在傳染性疾病領域,且正在向著癌癥、自身免疫疾病等領域拓展。未覆蓋的疾病領域和治療型疫苗,有望創造出可觀的市場價值。
對于企業而言,不論是自主研發,或是代理重磅產品,均可通過推出疫苗新品種來帶動整體市場的持續增長。優質疫苗的商業化屬性堪比創新藥,不同的是疫苗市場準入環節較少,價格體系更加市場化,疫苗產品生命周期較長。
后“新冠”時代,我國疫苗產業將進入產品驅動的發展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