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官方發文:有關部門做好防疫用品價格監管工作
3月17日,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關于繼續做好相關防疫用品價格監管工作的通知,特別提出:
1、口罩、消毒殺菌及防疫藥品可依據生產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定價,執行市場調節價。
2、口罩、醫用酒精、額溫槍等防疫用品可實行價格自律承諾備案方式。流通企業向市場監管局做好價格承諾備案后即可執行,個體經營者除外。
3、經營者需嚴格遵守明碼標價規定,不得哄抬物價、捏造及散布漲價信息。
可以說,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這一舉措,既充分考慮到疫情期間的市場需求,有效調動企業積極性,全力保障防疫物資的供應,又對防疫用品的生產、流通企業起到一定的引導和約束作用。
對此,云南省藥品藥品流通行業協會發出倡議——
關于做好口罩等防控物資價格維穩、保障供應的倡議書
在各級政府的有效部署、嚴厲管控,全社會總動員和藥店人共同努力下,我省新型冠狀病毒防疫取得顯著成效,但境外輸入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口罩等防控物資供應緊張情況未全面緩解,政府根據疫情防控等級級別調整了防控物資的價格監管舉措,為企業“松綁”,為落實“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要求,云南省藥品流通行業協會向全省藥品流通企業發出倡議:
一、堅守醫藥人的自律,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覺悟,具大局觀,以社會己任為擔當,攜手同心,共克時艱!
二、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合理定價,杜絕謀取暴利、哄抬物價、囤積居奇行為。嚴格按照主管部門要求做好價格備案工作。明碼標價銷售。不夸大宣傳。
三、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嚴把產品質量關, 杜絕假冒偽劣商品。
四、穩定貨源,力保供應,為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優產品。
五、防疫工作不懈怠,落實企業、門店、員工防疫各項舉措。
云南省藥品流通行業協會
2020年3月17日
口罩定價“一刀切”政策,不可取!
此前,6毛口罩賣1元被舉報的案例受到輿論關注,而這并非個例,可以說,自疫情發生以來,藥店一直都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
一方面,多數藥店人堅守一線,為了抗擊疫情,將藥店當作自己的家,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堅持營業,不惜代價購進防疫物資,保障當地居民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市場供求關系的改變,進貨成本的增高,排除少數囤積居奇、伺機漲價的商家外,很多藥店在堅持營業的同時也無奈背上了“發國難財”的“黑鍋”。
6毛口罩賣1元被舉報,3.3元進貨,3.9元銷售被舉報,可以說,一部分顧客買不到口罩會埋怨,一部分即便低價買到了口罩免不了投訴和舉報藥店。
當然,可能現在很多人會說,口罩已經很容易買了。的確,國內口罩產能已經有了較大提升,多地口罩限購也在逐步放開,甚至不少地區出現了政府提供的惠民口罩。但是對于上班族來說,口罩可以說依舊是剛需。
據悉,有藥店因為口罩價格近日又被舉報了,而口罩的銷售差價僅為6毛。
藥店老板表示,自己口罩進價就3.3元了,賣3.9元真的是在薄利多銷了。可以說,這位藥店老板和很多藥店人一樣,賣不賣口罩,價格定多少,一直以來都是讓人犯難的問題。
疫情期間,藥店人一方面主動擔當起了防疫前沿哨所的責任,一方面也在承受著一部分顧客的誤解和惡意舉報。
而定價問題,則是“口罩”問題中一直爭論不休的核心話題。而抗疫期間,公眾最需要的是口罩的及時供應、合理定價,藥店最需要的則是顧客的理解、尊重和信任。
無疑,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的關于繼續做好相關防疫用品價格監管工作的通知,既充分考慮到市場需求,又充分結合了當前供需現狀,調動了企業積極性,讓藥店人不灰心、也讓哄抬物價的行為得到充分監督,尊重市場規律,有利于保障當地防疫物資得到充分調配和使用。